中国航空先驱冯如驾驶自制的“冯如1号”首飞111年
发布时间:2023-02-17 01:32 作者:亚美体育平台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张聚恩/文今天是9月21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1909年的今天,中国航空先驱冯如驾驶自制的“冯如1号”飞上蓝天。
这一天,成为中国航空事业的起始日。这一年,成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元年。冯如,被尊称为“中国航空之父”。
111年已往了,我们对冯如的缅怀依然。在这个不寻常的日子,让我们把“冯如之歌”唱响云端!年年岁岁,我们深情缅怀冯如,歌颂他的英名伟业,高天长河,绵绵无尽。年年此时,我们高唱冯如之歌,把冯如精神这份无价珍宝代代相传。
冯如,又名冯九如,广东恩平人,生于1884年1月12日。12岁随母舅到美国营生,6年后到纽约攻读机械制造,兼修多专业知识。
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的飞机发现后,他刻意研制飞机;在当地华侨赞助下,于1907年在奥克兰建立飞机制造厂。在1909年9月21日“冯如1号”首飞乐成后,经由革新,又于次年研制出“冯如2号”,并于1910年10月至12月,冯如驾驶它,在奥克兰举行了多次航行演出,大获乐成,引起惊动。
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聘任,偕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璧如,携带自制的两架飞机及部门制造设备回到祖国;并于当年在广州建设“广东航行器公司”,在公司合约上写明“壮国体,挽利权”的宗旨。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航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驾机在广州燕塘举行航行演出时,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8岁7个月。
壮志未酬身先去,长使国人泪满襟。在冯如蒙难处召开的追悼大会上,文学家何淡如为他书写挽联两幅:公乃岭表英才,惋惜奋翮来酹,铁血已凝珠海石;我亦国民分子,自愧穷途辍学,灰心羞谒岘山碑。——挽冯如殉社会者诚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
——再挽冯如为什么我们如此深情地缅怀冯如?因为他用炽热的报国初心谱写了中国近现代航空的不朽开篇。为什么我们必须铭刻他的英名?因为他用短暂的生命为我们点亮了永不熄灭的航空报国的精神明灯。中国近现代穿越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暂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一段时间。
此间,中华民族虽饱经动荡与磨难,但许多志士仁人,从政治家到科技界,从政府到民间,以难过的、敏锐的洞察力,认知航空的重要性,而掀起早期生长的浪潮,并与世界航空业的发轫大要同步,取得与那时的世界水平基本比肩的成就。其中,大政治家孙中山振臂高呼“航空救国”,当属最强音;而矢志报国,虽幼年而献身,开拓中国航空事业的冯如是伟大实践者的代表。
莱特兄弟1903年的惊世一飞震撼了冯如。于日本和帝俄争夺与蹂躏我东北领土之际,冯如发出了以航空而救国的表明,至今仍响彻在万里蓝天,激荡在亿万民众的心间:日俄战争大倒霉于中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行缺之物……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
苟无成,毋宁死。这是何等明澈的意会,这是何等激越的壮志,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我们如今所提倡的航空报国精神,其渊源正是来自冯如。
我们今天的事业也正是冯如未竟事业的延续。继续冯如的航空救国情怀和航空报国的初心,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回望现代航空百余年的生长历程,差别民族、差别国家和地域的先行者,在各自差别的时代和境遇里,不懈探究航空科学,连续研发航空技术,或在理论上有所建立,或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或在设计、制作和试验航空器中体现出特殊的才气和勇气,他们配合奠基了航空事业的基石。冯如正是一位这样的先行者。他在他所处的艰辛情况里,省吃俭用以苦读博学,掌握了从空气动力到机械制造、再到无线电的多领域知识,以难过的全面技术投身工程实践,解决了飞机设计制造中的一系列难题,成就了伟大的乐成,成为在这一领域做出庞大孝敬、开拓中国航空基业的第一人。
不少媒体和人士称冯如为“东方莱特”,如果只是就突破科技难关、造出飞机、飞上蓝天的业绩而言,这是很高的褒奖。但论人格魅力和情怀情操,冯如则远胜彼人,至高至尊。
我曾写过一篇漫笔,没有单独公布,而是在我2019年10月3日写的第347篇微文《天才之火与利益之油》中作为附件使用过。今天,为了再证冯如先生的高贵品格,也让更多人相识世界航空史上那段令人唏嘘的往事,我再次将其附在文末,供大家品读,比力之间足见冯如先生之高尚。
历史事实是,不独寇蒂斯受到慢待与责难,冯如先生同样无法获得任何指导和支持,在莱特兄弟航行巡演时也只能站在很远处寓目。但恰恰是在这样的境遇里,冯如和他的助手们被引发出喷薄的缔造力,他们完全依靠自己的气力设计出全套图纸,制造出所有部件,装配出性能良好的飞机。祸乱滔天,方显出英雄本色。
完成于1910年的“冯如2号”已经处于其时世界先进水平,航行高度210米,速度105千米每小时,航行距离32千米。冯如取得的成就,誉满美国,外洋震惊。难怪其时多方欲重金聘用他制造飞机,教授航行技术。
而冯如一心想着尽快回国,不愿在外洋立业扬名。他对友人说:我们不能忘记祖国,要把自己肤浅的才气孝敬给祖国。
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他用自己的忠诚诠释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信条。惜乎!如若不是那场突降的灾难,如若不是英年早逝,冯如一定会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孝敬。
从1909年到现在,111年已往了!111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中国航空事业而言,是数代人播种希望、奋斗逐梦、赶超强者、缔造辉煌的漫长征程。冯如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前进!在纪念中国航空事业111年之际,在我们迎来中国航空井喷式生长,并万众一心向着航空强国的理想奋勇进军的今天,让我们齐唱爱国、拼搏、务实奋进的冯如之歌,清除万难,坚韧不拔,把我们的事业推向新的辉煌!附:莱特兄弟与寇蒂斯之间令人唏嘘的恩怨众所周知,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作的“航行者1号”实现了惊世一飞,今后揭开现代航空的历史篇章。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申请的“航行机械”专利早于这次航行,是在1903年3月23日提出的。由于其时多数人、主要是科技界人士,对于莱特兄弟的研究与试验持怀疑态度,专利未能实时获批;在现场亲眼看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可控航行的也仅寥寥几人。
直到1906年,莱特兄弟的专利“航行机械”才获得批准。专利基本情况专利名:航行机械(Flying Machine)专利申请时间:1903年3月23日专利授予时间:1906年5月22日专利申请号:US00149220专利公然号:US821393A专利拥有者: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威尔伯•莱特(Wilbur Wright )这份专利属于机械装置类工业产权技术。工业产权技术的内容虽向社会公然,但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独占权。
这意味着,在“航行机械”专利的笼罩规模内,莱特兄弟拥有独占权,任何机构或小我私家未经允许不得使用。这是对莱特兄弟乐成的极大褒奖与掩护;让莱特兄弟赢利,就是向“天才之火”上浇撒的“利益之油”。20世纪初,现代航空曙光初现,创新热潮涌动。
在莱特兄弟专利获批的第二年,另一位航空天才寇蒂斯(Glenn Hammond Curtis,1878-1930)发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副翼及其利用装置。他舍弃了翘曲机翼,在机翼上设立铰接挡板,在翼端组成可上下摆动的控制面,来维持航行稳定性。这一设计带来了远比“翘曲机翼”更好的控制能力,是一项足可载入史册、至今仍在应用的伟大发现。
但莱特兄弟的“航行机械”专利,其涵盖内容过于宽泛,不仅包罗了翘曲机翼及其控制装置,也包罗了全部机翼边缘。莱特兄弟认为,寇蒂斯的研发侵犯了他们的专利。因为他们的专利不仅独享翘曲机翼,也不允许修改机翼边缘。1908年7月,在纽约石溪农场举行了一场著名的“Cup for Aeronauts”航行角逐,莱特兄弟拒绝到场,称不与参赛的“专利侵犯者”为伍。
哥哥威尔伯说:“他们如果航行,就是侵犯我们的专利”。而在这个赛事上,寇蒂斯使用三角形翼尖副翼和新设计机翼的“六月金龟子(June Bug)”飞机大获乐成,取得2分钟连续航行1英里的结果,飞机的稳定性和可利用性也颇好。1909年6月,在万众瞩目的纽约航行展中,寇蒂斯驾驶自制的另一架飞机航行,再获乐成。
1909年8月,莱特兄弟正式提出诉讼,控诉寇蒂斯。自此,在20世纪初的美国航空三杰之间,发生了连续数年的专利诉讼。
其时,眼见这一诉讼,同样酷爱航空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为寇蒂斯打行侠仗义,主动施援,并以自身8年汽车诉讼、终获胜利的履历,告诉寇蒂斯,可行的应对计谋就是“连续修改设计”。1909年9月,为争取美国军方的一份订货条约,莱特兄弟在维吉尼亚州麦尔堡举行示范航行。寇蒂斯最好的朋侪之一、陆军中尉汤姆·赛福里奇(Thomas Selfridge)受邀加入,并登机体验。
在航行中,因螺旋桨损坏,造成坠机,赛福里奇不幸身亡。赛福里奇被认为是在公然航行中因事故罹难的第一人。
这一事件,越发深了寇蒂斯和莱特兄弟之间的情感伤痕。“航行机械”专利示图1908年意大利米兰《星期天信使报》刊发的描绘当年9月17日奥维尔·莱特驾机因螺旋桨断裂致赛福里奇丧生的事故的彩色版画1908年寇蒂斯驾驶June Bug在试飞(翼尖为三角形副翼)莱特兄弟在“航行者”系列上,先后推出了A、B、C等型,但飞机的基本形态没有大的变化,也没有新的技术进步。
持久的专利诉讼,使哥哥威尔伯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伤害。1912年4月,威尔伯逝于一场伤寒,终年45岁。弟弟奥维尔为哥哥的早逝伤心,继续等候着对专利诉讼的讯断。
1914年1月,美王法院作出划时代的讯断,裁定莱特兄弟胜诉,称今后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每架飞机,都要向专利持有人奥维尔支付专利费,费率为20%。奥维尔因哥哥的离世,迁怒于寇蒂斯,拒绝寇蒂斯使用专利,纵然付专利费,也不允许。
寇蒂斯因此无法行销自己日渐成熟、且性能显着优于莱特的产物,陷入破产。1914年7月,一战发作,这一状况得以改变。从1914年到1918年,德国共生产5万架飞机,航空技术与工业生长突飞猛进。
但在美国,由于奇高的专利费,技术停滞不前,工业生长缓慢。1917年美国参战后,为改变这一状况,政府出头干预,建设了一个专利许可同盟,强行将专利费从20%降到1%(另一说为每架飞机付专利费200美元),并指令奥维尔·莱特向寇蒂斯开放专利使用。早已蓄势待发的寇蒂斯公司获得生长良机,经由战争,成为了其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商。而同期及今后,莱特公司的飞机因性能落伍,业绩昏暗。
戏剧性的是,建立于1909年的莱特公司和建立于1910年的寇蒂斯公司(Curtiss-Wright Corporation),在1929年合并组成“寇蒂斯-莱特公司”。建立后的第二年,寇蒂斯去世,享年52岁。
奥维尔卒于1948年,享年77岁。作为航空先驱建立的公司,“寇蒂斯-莱特”恒久位居“全球航空航天100强排行榜”榜单中。二战中,该公司在美国累计生产26.8万架军用飞机的战时工业发动中体现甚好;P-40“战鹰”战斗机、P-46 “突击队员”运输机等都是其产物。
该公司至今还在,只是名气已不如前。随着社会文明生长,人类为掩护和促进技术进步,接纳专利技术掩护是一项正面、努力而重要的措施。
莱特兄弟积多年奋斗之结果,克服重重难题,做出卓越建树,申请并享有专利技术权,应无可指摘。但这项名为“航行机械”的技术专利界定的规模不妥,使得莱特兄弟使用这一专利,事实上正当地阻止了该领域的竞争,窒息了航空事业在美国本土的正常生长。
这种专利掩护走向了反面,激起了包罗寇蒂斯在内的其他创新者、发现家的义愤,并导致了国家利益受损,使得政府不得不直接出头干预。这个教训不行谓不深。今世的我们,从中能获得什么启示呢?我想,能否归纳综合为下面三点:(1)神奇的技术缔造出生产力,带给人类以福祉,集中反映创新结果的发现缔造及其所形成的专利技术确应在其有效期内获得掩护。专利制度已成为一项维护公正有序竞争的基本执法制度。
但技术需要不停革故鼎新,对专利技术掩护的基础目的是促进创新生长,而不是相反。(2)专利事情需在两方面推进,一方面释放其努力作用,尊重和掩护专利拥有者的利益,对未经权利人许可的专利使用行为做出具有执法效应的明确克制和约束;另一方面又要防范其负面影响,须对申报专利的内容的真实性、缔造性及掩护规模,予以审查。(3)为制止不妥专利和事实上的垄断,须要时可以引入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或举行反垄断法例制。竞争者还可以通过研发革新发现、外围应用型专利等方式,与基本专利的权利人告竣交织许可协议。
专利制度自身是需要生长与完善的,其主要出发点应驻足于专利人权益和公共利益间的平衡。让我们重温林肯的名言:专利制度是为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但若向“天才之火”上不妥浇油,不会助燃,甚或会熄灭火焰。
天才亦凡人,伟人亦有局限。福兮祸兮,全凭有度。
本文关键词:亚美体育平台,中国,航空,先驱,冯如,驾驶,自制,的,“,1号,”
本文来源:亚美体育平台-www.0791msedu.com

猜你喜欢

高铁上的wifi能不能成为一道风景-亚美体育平台


美国哈佛大学


“亚美体育平台”北京警方:专项打击不顾疫情防控要求的海外代购行为


反手摸肚脐、锁骨屯硬币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亚美体育平台


《龙珠Z:超神乱斗》最终封面图曝光 2014年1月上市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动植物系大楼开放


亚美体育平台: 考古学的界说


“环保+科技”CP主线渐明 近20个环保创新项目上马在即


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道路运输线路首次开通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驾驶自制的“冯如1号”首飞111年
